大学英语课程

《大学英语》课程是省级精品课程,《大学英语》教学团队是省级教学团队。根据全国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结合我校创办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定位需要,本课程实行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

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了解交际方的社会、文化等知识,能够掌握英语词汇、语法、篇章结构等语言知识并在语言交流中加以应用,能够阅读英文书面材料,理解材料内部逻辑关系、篇章结构和主旨要义,能够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就较熟悉的主题或话题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新生入学时举行英语入学考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将学生分为两个层级施教,即一般层级(B层)和较高层级(A层),以确保因材施教。B层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须达到教学要求中规定的一般层级目标,A层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须达到教学要求中规定的较高层级要求。

2.1 一般层级

毕业要求

强度

本层级要求的能力指标

本课程的

教学目标

10. 沟通: 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能够使用英语就专业领域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H

1. 词汇能力

领会式掌握4500-6000单词和800-9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其中积极词汇为2000单词,能在口头和书面上较熟练地运用,并具有按照基本构词法识别生词的能力。

 

 

 

 

目标1

2. 听力理解能力

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一般性题材讲座和语速为每分钟130-150词的英语国家慢速英语节目,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有关细节,领会讲话者的观点和态度。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帮助理解。

 

3. 阅读理解能力

能读懂难度中等的一般性题材的英语文章和应用文体材料,能基本读懂国内英文报刊和英语国家报刊杂志上一般性题材的文章,掌握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

4. 口语表达能力

能在学习过程中较流利地进行英语交流,并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和来自讲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交流;表达思想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会话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5. 书面表达能力

能用常用的各种应用文体完成一般的写作任务,能较好地描述个人经历、事件、观感、情感等;能就一定话题或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120—150词的短文,内容完整、用词恰当、语篇连贯,表达意思清楚,无重大语言错误,并能使用恰当的写作技能。

6. 翻译能力

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译汉速度为每小时300英语单词,汉译英速度为每小时250字。译文较为流畅,内容较为忠实原文,语言表达基本无重大错误。

 

7. 跨文化交际能力

具备较为宽阔的国际视野,了解交际方的社会、文化等知识,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并能根据交际需要较为熟练地运用相应的交际策略

2.2 较高层级

毕业要求

强度

本层级要求的能力指标

本课程的

教学目标

10. 沟通: 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能够使用英语就专业领域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H

1. 词汇能力

领会式掌握6000-7000单词和2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其中掌握的积极词汇为3000单词,并具有按照构词法识别生词的能力。

 

目标1

2. 听力理解能力

能够基本听懂来自英语国家人士的谈话和讲座;能听懂语速为每分钟150词左右、题材熟悉、句子结构不太复杂、篇幅较长的国内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有关细节,领会讲话者的观点和态度,并能进行基本分析、推理和判断。

3. 阅读理解能力

能顺利阅读语言难度中等的一般性题材的文章和基本阅读英语国家报刊杂志的一般性题材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80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20词;能够基本读懂本人专业方面的综述性文献,并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

4. 口语表达能力

能基本和来自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较好地掌握会话策略;能基本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和基本陈述事实、事件、理由等,表达思想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5. 书面表达能力

能写日常应用文;能写出本人专业论文的英语摘要;能借助参考资料写出与本专业相关的报告和论文,结构基本清晰,内容较为丰富;能就某一主题在半小时内写出160-180词以上的短文,内容完整,条理清楚,文理通顺。

6. 翻译能力

能借助词典翻译一般英美报刊上题材熟悉的文章和摘译本人专业的英语文章或科普文章;能借助词典将内容熟悉的汉语文字材料和本专业论文译成英语,理解正确,译文通顺、达意,并能在翻译时使用较为适当的翻译技巧和策略。

 

7. 跨文化交际能力

具备宽阔的国际视野,较为熟悉交际方的社会、文化等知识,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并能根据交际需要熟练地运用相应的交际策略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

大学英语123课程采用语篇教学,旨在通过课文学习和课内外实践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同时深化对英语词汇、语法、篇章及语用等知识的理解,增加学生的社会、文化、科学等基本知识,拓宽国际视野,提升综合文化素养。课程教学分为一般层级(B层)和较高层级(A层)两个级别教学,各级别课程相对独立,各有侧重,相互补充。

基础阶段

教学

教学内容要求

 

一般

层级

通过对课文背景及内容的讲解,使学生了解课文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文化知识,理解文章的主题、结构、作者的立意和布局,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把握有整体感和全景认识,重点在于掌握语言知识的运用,在讲解课文难点和疑点的基础上,对全文进行整体上的梳理,概括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修辞手段,并设计主题讨论活动。通过一年半的英语教学,使学生英语能力达到大学英语教学的一般要求。

 

较高

层级

通过对课文背景及内容的讲解,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把握有整体感和全景认识。重点是通过语篇分析方法,立足于篇章整体,在真实的语境中详细分析语言,注重难句释义,深刻理解语言的运用,并在语篇的深层语义上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话语意图,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和思辨能力。通过一年半的英语教学,使学生英语能力等达到大学英语教学的较高要求。

四、课程教学安排

大学英语123课程共计三个学期,其中第12学期每学期56学时,第3学期为48时,具体如下:

层级

                      

  

 讲课

课内实践

习题

A

大学英语一级

大学英语I读写、听说

42

14

大学英语二级

大学英语Ⅱ读写、听说

    42

 14

大学英语三级

大学英语四级真题

   38

10

     

144学时

B

大学英语一级

大学英语I读写、听说

42

14

大学英语二级

大学英语Ⅱ读写、听说

   42

14

大学英语三级

大学英语Ⅲ读写、听说

   38

10

     

160学时

 

五、课程教学方法

1. 参照教学大纲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坚持分层级、分课型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层级学生的需求。

2. 践行“平台+教育”的教学理念,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技术,开展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建立网络学习平台,采用全方位、立体化、网络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加强过程管理,注重实际效果,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

六、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

大学英语教学评估分为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方式,学生的学业成绩应结合终结性评估的结果和形成性评估结果来确定,不以一次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的最终学业成绩或对该生的总体评价。

1、形成性评估:0.4

形成性评估包括平时考核和期中考核。平时考核包括:1)课堂学习活动评价;2)作业完成情况;3)平时测验;4)口语考试。期中考核为闭卷考试,旨在检验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

形成性评估采用评分方式。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及时跟进,有效反馈。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2、终结性评估:0.6

终结性考核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评估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全面考核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效果。学生要根据预备、一般和较高层次的要求,参加学校组织的统一考试,考试方式为闭卷。

七、课程成绩评定

本课程为考试课,期中和期末考试为闭卷,采用机考形式。具体如下:

总评成绩组成:平时考核15%+期中考试20%+口语考试5%+期末考试60%

八、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建议教材

《华时代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3册,复旦大学出版社。

    2、主要参考书

[1]《二十一世纪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1-3册,复旦大学出版社。

[2]《新标准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1-3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大学英语》快速阅读教程1-4册,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